回顧2015年,大馬人從4月起就開始經歷漲潮,上半年有6%消費稅、長途巴士及德士費漲價,下半年進入第四季,大馬人幾乎每個月都面臨漲價消息衝擊,當中以交通費漲幅最讓人民備感壓力及無奈。
- 理財師預測,今年城市地區生活開銷最高漲30%,高於官方預測的3%至4%平均數據。
城市地區最高漲30%
2016年還有許多東西待漲,以及其他未知的漲價項目,儘管如此,在經歷一波接一波的漲價潮後,生活成本節節走高已成定局,尤其是雪隆區,交通費及電費雙雙調漲,理財師預測,今年城市地區生活開銷最高漲30%,高於官方預測的3%至4%平均數據。
理財師陳建強指出,通常官方數據及民間通膨差很大,因前者是結合小地方及大城市通膨,拉長補短後得到的數據,以目前政府合理化津貼、馬幣走跌、消費稅帶來的連鎖反應預測,今年大城市生活開銷漲20%至30%也不奇怪。
根據《投資至富》粗略估計,今年住家開銷料平均漲13%,對外開銷則平均最高漲25%,基本上無論是用哪種交通工具代步,城市人的生活成本平均都會漲,而且漲幅較凶的是難以避免的電費及交通費。
宅在家也難逃漲勢
另外,更令人心寒的是,即使宅在家不出門,或者在家工作,民眾雖然可節省一些交通及額外開銷,但也難逃基本開銷上漲的壓力,尤其是藥物,因馬幣下滑導致進口成本走高,中藥及西藥漲20%至40%,對依賴藥物的人而言,也是一筆龐大支出。
但是,根據美世咨詢公司(Mercer)薪酬調查,大馬2015年薪資漲幅只有5.7%,顯示人民收入的增長速度完全與生活開銷脫軌,當兩者差距持續擴大,收入將被開銷侵蝕,導致中低收入群可支配收入減少。
以目前經濟及就業市場狀況來看,打工族也無法預測,是否還享有花紅、今年會否有機會減薪或是面臨長期失業的困境,一旦收入停滯不前,開銷卻不斷增加,許多大馬人恐陷入“低收入,高消費”時代。
在這種漲勢逼人,不出門開銷也增加的狀況下,要實行節流及節省大計談何容易,因為有許多上漲因素非個人可控制的範圍內,而是整體環境必須共同面對的挑戰。
改變思維掙錢
面對開銷大幅度增加的現實,陳建強認為,當前狀況還需依據個人生活方式“量入而出”調整財務資源,不該“量出而入”先花未來錢。
他指出,通膨永遠都在,差別只是高或低而已,經濟好的時候,人們賺多花多,如今經濟不好,更需要先思考,作出調整後再付諸行動進行規劃,優先列出最基本開銷(衣食住行、房/車貸)及其他開銷後,從中取捨可以節省的開銷。
“越辛苦的時候,精細的規劃越重要,才能夠在資源不夠的時候適當調整花費,因此有必要先瞭解,重要花費佔了開銷多少份額,如果沒有規劃,承擔義務(Commitment)較重的人將無法冒冒然就縮減開銷。”
收入不夠
換工或創業
換工或創業
他坦言,70%大馬人的開銷,當中基本開銷(Needs)只佔20%至30%,顯示大馬人的財務資源大部份用在滿足“慾望”(Wants),因此在當前,個人有必要根據基本開銷探討,該“增加收入配合目前生活方式”還是“生活方式配合目前財務資源”。
“如果是財務來源無法應付目前生活模式,就必須調整生活方式配合現有資源;若堅持保持目前生活方式,則需調整收入來源,作出改變。”
他舉例,若覺得工作收入不夠,可以從收入固定的內勤轉至外勤,賺取更高收入,或者干脆換工作;若是業務員,經濟好的時候顧客上門,經濟差期間,過路費又調漲,則更需勤於開拓新客源及上門服務客戶,爭取更多生意額;若是打工族,則在工作態度上調整,提昇效率幫助公司,間接提昇營運效率及營業額,未來才有望加薪。
如果覺得目前已不適合繼續打工,打算創業闖一闖,他建議在行情不好期間,先找到對的行業,以低成本創業,從小型做起,或者轉做無須開店的仲介人生意,進行一些貿易活動。
“創業不一定受限於環境好或不好,而是有賴於行業是否符合時宜,比如說目前趨勢主要在電子商務領域,有興趣者可從中探討適合的市場,妥善規劃營運策略,小資本投入,雖然賺幅不高,至少還可享有一些利潤。”
除此之外,陳建強坦言,除了努力開源,大馬人也要在生活習慣上作出“改變”抗漲。
比如說,家庭方面可以減少洗衣次數,以前每天都要用洗衣機,可以改成兩三天洗一次,從中節省水電,過路費調漲後,寧願忍受塞車避開收費站繞遠路,導致上班遲到,效率受影響,還不如利用收費大道節省通勤時間,提昇工作效率及加薪幾率。
善用科技
探索開源
探索開源
理財師黃小翠則認為,東西一直在漲價,以往100令吉可以買到的東西,今年可能需要120令吉才能夠用,當節流也無法減的時候,再不力爭上游開源的話,那些原本在中層階級的人,很可能跌至低層,甚至有望符合申請政府援助金的資格。
“以往收入3千及5千令吉者屬中層及中上階層,但是在物價上漲後,同樣的收入未必能夠留在同一個階層,如果沒有增加收入的警覺心,相信許多人會不知不覺或後知後覺的陷入倒退局面。”
她說,對比一些傳統的開源方法,10多歲的青少年比成年人更懂得利用網際網絡找門路,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或賺外快,這些正是現在社會需要的生存技能,若這些潛能得以持續發揮,何嘗不是額外增加收入的理想機會。
“當節流已不適合,我們的思想必須更開通,善用新科技潮流、認識一些不太拿手的東西或領域,從中探索開源的方法,多元化收入來源。”
她舉例,15歲的青少年可以幫其他人網購東西賺錢;13歲的學生也可通過參加電腦遊戲及寫程式比賽贏獎品或獎金;20多歲的年輕人,善用自由業工作性質賺取三份收入,偶爾接一些營銷工作或賣些直銷產品,每份收入雖然不高,但加起來數目也頗可觀。
“如今的社會和以前很不同,無法再繼續用舊方法增加收入,因此除了開拓網絡商機,還有許多方法可以開源,不過,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必須確保自己不會跟時代脫節,以免趕不上局勢變化,被社會淘汰。”
剔除陋習
長期抗漲
長期抗漲
長期抗漲,“改變”必須從兩方面做起,即思維及行為的改變必須同時進行,若思維不改,行為將難以維持,往往只有三分鐘熱度,不久又故態復萌,對改變生活態度及消費習慣無太大助益。
思維上的改革包括剔除陋習,改正一些生活習慣,把抗漲變成一種美德,行為上才能夠持之以恆,如節能減碳、精明消費、支持國貨及共車計劃,都需要長期實踐方可見其效果。
節能減碳
可以先參加一些節能活動瞭解真正意義及實踐方法,之後再漸漸把這些概念貫徹於生活,如選擇性更換一些耗電及耗水的老舊電器,降低未來耗電及耗水量,與家人一起推動節能才是最有效節能減碳的方法。
而不是在外面參加活動後,回到家裡分享照片,節能幾天又無法堅持,之後更因為必須先付出一些費用,沒有採取實際行動作出任何改變,持續使用耗電又耗水的電器,能源消耗模式未改善,根本無法有效降低水電費。
精明消費
消費前應該謹記“三思而後行”的態度,分辨“想要”和“需要”的東西,不一定遇到大減價就要買,而是買之前先提醒自己,買了以後是否常用到,實不實用,從中避免買到超越預算又不需要的東西,浪費金錢。
在這種時候,貨比三家不只比價錢,也要注意品質問題,不一定價錢便宜就可以買,因為有些東西很大可能是由劣等貨製成,並不耐用,奉勸消費者應該在價錢及品質之間取得平衡點,以合理價買到物有所值且耐用的東西。
支持國貨
馬幣跌得慘兮兮,進口商品大部份上漲逾20%,是時候摒除“外國月亮比較圓”的想法,改用漲幅較低又不失水準的大馬產品,減輕生活負擔。
支持國貨有很多種方法,如買國產車、多吃本地蔬果、購買本地品牌服飾、生活用品、食物及本地旅遊也是最直接的支持態度。
共車計劃
以往,提倡共車計劃是為了減輕塞車問題,如今重新提出此方案,主要是為了降低交通費,讓民眾更有效率的使用交通資源。
過路費及公共交通漲價,一個人通勤或開車上下班不划算,何不改變策略,轉撘其他同事或親戚朋友的順風車,或者多找幾個人共車分擔過路費及車油錢,降低交通費。
結語:
2016年抗漲不易,被動的節流已不足以應對當前漲勢,不想陷入低收入高消費的陷阱,我們更需要開源管道,主動發掘更多門路增加收入。除了改變生活習慣及修正態度,具備思想開通元素有助於適應環境迅速變化,提昇個人戰鬥力,持之以恆的向百物漲價宣戰。
(星洲日報/投資致富‧焦點策劃‧文:郭曉芳)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