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求才若渴的時代,也是人才自由流動的大時代;由於有更大的發揮空間,人才也猶如尋找綠洲、逐水草而居的牧民,馳騁於廣大無垠的天地間。
儘管我國人才遍地,但數以百萬計人才並不留在國內發展,其中一半落腳鄰國新加坡,其他零星散佈經濟蓬勃的各個國度。
有時,固然是“外國的月亮比較圓”,更多時候是有適合人才發揮的天地,收入高、升遷機會大、企業文化契合是一大考量,自由和安全感也是其中原因。
然而,這一切光華背後,心中隱隱的痛楚,卻是與親人的分離!
幾名知名人士,在不同場合上,針對國家/企業對人才的種種態度,從各個面向剖析了人才問題;其中幾名足跡遍及全球,閱盡企業與國家競爭力興衰的人士,更對我國/企業中的種種型態提出預警!
在跨國公司事業上馳騁50年,在大馬與東盟各國至少17年的馬美工商會前任會長拿督尼古拉斯拉起警報,認為大馬“由上而下”的權威式領導,對留住人才和追隨更輝煌的發展將是一大挑戰,這類企業文化有必要改變過來。
他說,大馬也有必要塑造一個更有競爭的環境;尤其是大學生,自他們大學時代起,就要有讓他們培養領導能力的平台。
權威式領導嚇走人才
國際金融領導中心(ICLIF)的首席執行員,有“企業教父”之稱的拉吉夫也認同,“由上而下”的管理與領導模式,可能嚇走很多人才。
拉吉夫認為,很多人才,尤其是X世代與Y世代者,將因不能容忍這樣的環境,而選擇離去。
他說,每個世代的期許不同,不幸的是,這種由上而下的權威式領導,將嚇走很多人才,也衍化成大馬最為嚴重的問題。
“這種領導下,你不僅不能獲取人才,反將繼續流失人才。”
他說,必須承認,今日的Y世代更精明,他們廣泛接觸網絡獲取各項資訊與信息,不應認為因他們缺乏耐心,而不能兼容他們,並把他們界定為“魔鬼”。
他說,人才停留在同一職場的時間更短,這是全球趨勢,以前發生在美歐,今日轉移至亞太,人才跟著經濟步伐跑動。
他指出,在現代企業裡,2年已是一段很長的時間,也許大家應該學習年輕人的想法,在這方面急起直追。
“人才的流動已是一種趨勢,必須製造理由讓他們留下來。”
話說回頭,很多人也不願隨意轉換工作,那是因事業已遇到了瓶頸,不宜另尋出路。
過時人才策略
培養5%忽略95%
培養5%忽略95%
其實,大馬有很多人才,只是在應徵時,卻因職位懸空太久,面臨急切填補空缺之壓力,急著找人,即使在自己未滿意情況下,因情況需要而錄用有關人員。
在網羅這些人才時,絕不能因要急於填補空缺,需要瞭解新聘人員的需求,他們的“亮點”是甚麼?這樣,便能根據他們的專長,讓他們有所發揮,要提高生產力也不是問題了。
拉吉夫說,全球的最佳實踐,從中找出潛在5%的“明日之星”,儘量給予他們機會,然後系統的培養他們成為未來領導。這最佳實踐沿用20多年,但已不再管用。
“我的擔憂與挑戰是,這種最佳實踐已不實用。因為今天,世界已急速改變,今日的人才,可能5年後已不在。”
他直言,其實公司的人才很多,為何只是讓5%綻放光芒,當只有5%綻放光芒時,其餘95%便不滿而選擇不理會那麼多,而只是照章工作。
“很多公司擁有很多人才,但機會卻不比人才多,因為這些人才沒有展現才能的機會,我們必須公平的給予機會。
“若你開放機會讓他們證明其價值,讓他們提呈一些方案而若讓可行方案落實,他們將閃耀發光!
“你會發現,到來發光發亮的人才,並不囿於少數的5%,而是接近30%將展示領導才能。與其只提供機會讓5%人才發光,不如開放更大機會爭取多25%人士,組成較大較強的人才網。
“在我看來,老早鑑定接班人,只把心思放在那5%,這種時代已過去。”
企業選才
寧棄A+擇B+
寧棄A+擇B+
亞通(AXIATA,6888,主板貿服組)董事經理兼首席執行員拿督斯里惹瑪魯汀表示,這世界是不公平的,只有20%的傑出人士,最終才能爬上最高的企業階梯。
“其人才定義並非只是在學術上標青,因而可能不從A+人才中選出培訓,而是選擇學術與課外活動更為平衡的B+人才。”
他說,公司從芸芸同事中選拔人才,並把他們定位與加以培訓,視他們的表現才給予機會。
惹瑪魯丁說,其他未入選者並非完全沒有機會,那些擁有良好態度者,公司也會給予機會學習。
惹瑪魯丁的這個論點,未能獲得拉吉夫的苟同。拉吉夫說,如果只是刻意栽培那幾個有潛能的未來之星,這可能得罪另外80%的人才,也剝奪他們的機會。
拉吉夫認為,一般跨國公司或較開明企業的做法是,公開邀請屬下同事提出解決問題/方案的亮點,若同事提出的亮點可行而又可付諸實行,將一樣有受看重的機會。
他以本身的例子來說,在其企業生涯中,就匯合了員工的“亮點”,這些點子最後使企業邁向成功。
曾在高盛任職的拉吉夫說,高盛就花費2.5倍更大心力培訓大學生成為未來人才,大馬有人口2千700萬人,從如此龐大的人口中是不愁找不到人才的。
他說,所謂的人才定義,就是擁有能力做好事情,而他們的能力比同儕更為卓越。
拉吉夫也認為,企業有必要營造適合Y世代的環境,留住Y世代和讓他們發揮所長。
“要不然,在人才傾向流動的時代,大馬很多人才將不出奇的繼續流落他國。”
金色拱門快餐有限公司經營麥當勞,其董事經理莎拉表示,Y世代都有激進成長的想望,他們的方式與其他世代不同。
馬美工商會前任會長拿督尼古拉斯也表示,Y世代有這種想望,也是要他們的能力受到認同。
管理層應勇於認錯
拉吉夫到訪一個企業,向該家企業上下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請說說,你最近所犯的錯誤是甚麼?每個人保持緘默!
在他看來,在一個企業裡,沒有人犯錯,這是不可思議的。
拉吉夫說,大馬與很多國家不同的是,沒有人會承認錯誤,而員工更以犯錯為一項大恐懼!
“難道這些CEO不能磊落與坦蕩一點,直接公開承認一些錯誤,並從這個犯錯的過程中學習爬起來,以更穩健的步伐走下去?”
這樣的一種示範,員工便不會懼怕嘗試。
他說,基於沒有嘗試與犯錯,或承認錯誤的環境,人人皆不敢嘗試新點子與新事物,最壞的示範是犯錯了也沒有人會承認,只有繼續保持沉默,最終有關錯誤將一再重複。
“在我的公司裡,我會直接承認錯誤與說抱歉,告訴下屬人孰無過,知過必改,然後繼續向前邁進。”
在大馬企業裡,必須消除這種恐懼!
留人篇
凱琳:人才回流挑戰大
大馬企業靈活應對
凱琳:人才回流挑戰大
大馬企業靈活應對
要吸引人才回流,這是大馬的一大挑戰,也是很多企業存在已久的問題,長遠將衝擊大馬競爭力。
大馬人才的流動性非常大,大約有100萬人散佈各地,其中近50%在新加坡,其中散居中國、越南、中東等,大馬的護士與工程師都在中東一帶,金融與管理人才主要選擇在新加坡、香港、中國落腳。
任仕達(Randstad)星馬總裁凱琳接受專訪時說,最明顯的人才流失顯現在會計、稽查、銀行業等,另外油氣業工程師,也遠到中東與巴西;基建工程師也走到香港。
至於保健業的護士,基於其語言優勢,很受外國歡迎。
此外,資訊科技人才卻使亞洲的跨國公司求才若渴。
這種趨勢已持續10至15年之久,但她認為,大馬政府最近採取一些措施,試圖吸引人才回來,同時改善教育體系試圖培養足夠的相關人才。
她說,大馬人比很多國家更具流動性,就新加坡情況來說,如果是住在新山賺取新元,那將是很好的收入。
獅城薪資與外匯吸引力大
她認為,一半人才集中在獅城,主要是薪資與外匯的吸引力,2至3倍是蠻大的吸引力。
她說,大馬必須採取一些具創意的措施,才能留住人才,這些創意措施可包括提供更“友好家庭”的工作環境,提供托兒設施等、進修假,或者加強企業社會責任。
“比較感性的措施方面,也包括允許職場使用社交媒體,或者派駐員工出國進修等。”
企業也可採取靈活辦公制,讓員工早上在家裡上班的靈活上班制,中午才到辦公室上班等。她說,很多工作可在互聯網發達後在網上進行,這些都可以去設法的。
營造更好環境
公司可能透過營造更好的環境留住人才,譬如設實地設施,如托兒所或其他有利員工的措施。
“公司也可提供財務諮詢,或者為員工深造的子女提供規劃和提供財務配套等,這些都可去設想。”
她說,紐西蘭人口也只有400多萬人,但卻有100萬人流落澳洲,大馬或者可仿傚紐西蘭採取的積極措施來吸引人才回流。
紐西蘭是因受全球金融海嘯襲擊,導致很多國內人才出走澳洲。紐西蘭採取的積極措施包括提高薪金與縮短澳洲的差距(稅後比較),並致力減債和拼經濟,使紐西蘭經濟取得比澳洲更驕人成長。
截至去年10月31日發佈之數據,相比大馬的淨流出和回歸人才少之又少,紐西蘭4萬9千500名出走人才中,有1萬4千500名回歸。
她同意,吸引人才回國並不能立竿見影,須有長遠與深耕不息才能取得宏效。
她說,大馬致力於成為旅遊樞紐,以“大馬,亞洲魅力所在!”來吸引人才回國,或者可從這方面獲取很大效果。
從人才機構(Talent Corp)營運18個月以來,仍需要更長的時間去顯現績效,這尚需要繼續努力,而且需同時阻止外流,並吸引已外流的回國。
她說,大馬人還是非常效忠,曾與海外人才談論,他們都有意願回國。隨外資積極在馬投資後,人才機構也以大馬存在很大潛能,試圖吸引大馬人回國。
吸引外資
間接召回人才
間接召回人才
另外,大馬吸引投資,若很多公司在馬投資,如商業處理樞紐和很多高科技投資,可促成海外人才的回國。
“大馬公司也要體認到,多付10%至20%薪資予留在大馬的人才,遠比從海外延聘更為有效益。”
2020宏願讓大馬成為高收入國,在成為高收入國之前,人才將會傾向於被海外機會所吸引。
她說,年輕一代想要及早升級,其觀察是,大馬在這方面較難讓年輕人才有發揮空間,這也可能是導致年輕人才外流之原因。
“這個問題是全球都有的問題,但大馬企業在這方面比較慢認同和給予年輕一代更快升遷機會。”
需向人才展現事業願景
該公司最近與一些公司接觸,提供領袖培訓、年輕人才培訓計劃,大馬公司需向人才展現事業的願景,一些公司也在這方面有較顯者進展。
“一些公司也體認到,把耀眼的年輕人才,急速放在升遷名單中,試圖留住出走的人才。”
然而,她要說明的是,要急速升遷與跳槽是世代的問題,並非國家問題,Y世代18個月就跳槽,X世代每5年跳一次。
X世代詳細的出生時間為1965年至1976年間,Y世代生於1978至2001年之間。
她說,一些有前瞻視野的大馬企業,這些年來也儘量採取最佳實踐,和沿用西方人力資源管理的最佳實踐,儘量讓人才發揮所長,及各展所能。
企業求才若渴
據PWC全球調查,1千258名受調查CEO中,只有15%認為全球經濟今年有望改善。世界銀行下修全球經濟成長預測至2.5%,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東盟成長5.6%至6.3%。
*這項調查發現,25%的全球CEO發現,由於人才的限制,公司須放棄追尋市場契機,或者延遲擬定策略倡議。
*三分之二CEO認為,未來3年人才將透過內部擢升而來。
*徵召和留住高潛能中級經理,是CEO的最大憂慮。
*75%CEO計劃在今年轉換研發與創新能力,其中24%預計會有重大轉變,換言之改善創新的效率持續成為重大和優先策略。
普華永道國際(PwC International)主席丹尼斯奈利(Dennis M.Nally)指出,全球金融風暴發生4年以來,受調查CEO被問及如何善用時間時,三分之二表示會花更多時間物色與發掘人才,或是尋找更多客戶。
“物色人才已變得愈來愈困難,只有12%的C E O認為比較容易在其所處行業中獲取適當人才。”
專業人才需求年增4%
根據報告,各行各業都面臨人才緊缺問題,尤以知識、科技、藥劑、汽車製造業、重工業人才緊缺。
“各經濟體在專業與製造業高端人才的需求每年增長4%,到了2020年時更趨向高峰,達10%。”
即使銀行業早前裁員嚴重,但在私募基金或精算學特定領域仍然嚴缺,決定增員(48%)的CEO還是較決定裁員(26%)多。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