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February 1, 2016

新年,逼自己存錢!

新年,給自己一個機會存錢!

新年聚會,吃飯之餘,都會談起各自的近況。聽說小明已存夠資本,開始自己的生意,小芳置業,隔壁老黃也存夠老本,準備退休。

看著別人靠存錢買房做生意,回家翻開存摺,一年都過去了,但數字都沒太大增長。

存錢阻擾重重,1月新年加上孩子開課,手頭很緊存不了錢,但2月時,農曆新年來臨,又再有藉口延遲存錢計劃。

存錢的最大公敵,不是每個突發狀況,而是每次的拖延,每每告訴自己“下個月才開始存吧”,但下個月似乎永遠到不了?

《新春財富》在此給讀者4招不延遲的方式,趁這個農曆新年,新年新氣象,改變自己的習慣並給自己一個新開始,為自己未來儲蓄。

鐵一般的規矩
存不了錢,很多時候都是因為對自己太仁慈,總有挪後一天沒關係的念頭。
新年大傾銷,看見名牌“跳樓大拍賣”就忍不住出手,把原本要存起來的現金花光,想想挪後一個月才開始也不是大問題。

進入3月,同樣的事情又一再發生,家人升遷需要大事慶祝,或者某冰淇淋品牌大打折“需要”買,總會出現那麼一個特別“重要”的事情延遲存錢計劃。

要甩掉自己永遠“明天吧”的惡習,必定要給自己鐵一般的規定。
把錢存了後沒錢買冰淇淋?那就別買了。

只有對自己嚴謹的紀律,才能養成不拖延的習慣。

每月存600vs每天存20
哪個易做到?
鐵一般的紀律是很難實行的政策,也可能使生活變得非常苦澀。

要讓這難以下嚥的良藥易入口,方式就是把它切成小塊狀,這樣做起來會需要比較少的動力,避免自己缺乏紀律,而導致不斷延遲計劃。

就如大掃除時,看著堆積如山的廢物及洗不完的家具,心中總會冒出一個念頭“還有時間,先看電視,等一下才開始。”,殊不知就這一看,時間已近黃昏,還是明天開始吧。

搬動家具需要太多的力氣,所以人們往往都會想把事情延後,過後才處理,但如果只是洗個杯子,需要的動力及力氣往往比較少,而人們也比較不會拖延。

在儲蓄上,如果只給自己最大的目標,則往往都不能達標,而且會一再拖延,但如果把整個儲蓄計劃“剪碎”,存起來也比較容易,需要的動力也比較少。

一般而言,人們會每月規定自己存一定數額的錢,但大多情況這都難以實現,因為要把這“整塊”錢一次性地存下來需要很大的動力,自然,人們會想把整個計劃延後。

要避免自己一再延後,可選擇把計劃“剪”更碎,比方說規定自己每天需要儲存的數額。如果說目前是每月600令吉,每天只需要儲存20令吉,需要的動力減少,自然,拖延的機會就會下跌。

時間錯覺
派上用場
不少人都有一個習慣,就是把時鐘調快,雖然知道時鐘是快的,但還是能給自己無形的壓力,給自己在時限前(至少不遲到)的時間完成一件事情。

在儲存上,這種時間錯覺也能派上用場。

比方說,原本預計要在3年內存到房子的頭款,就應該告訴自己時限只有2年半,原計劃要在55歲之前存夠退休金,就應該把目標年齡放在50歲。

在看著設定的時限將近,一般都會加快腳步達到目標,按照這樣的發展,就算自己稍微“遲到”,也不會造成延遲。

雖說如此,但切勿把時限壓縮得太小,這樣只會讓自己覺得計劃不可行,完全放棄整個計劃。

把選擇剔除

一般人會認為作者都很有耐心及時間觀,這樣才能寫出一本書,很難想像,寫出世界著作《悲慘世界》的雨果是個很愛拖延的人。

因為雨果愛拖延的個性,在寫《鐘樓怪人》時,他把大部份的時間都花在與朋友吃喝玩樂上,到最後發現只剩很少時間才開始緊張。

當時雨果做出了很果斷的選擇,除了一件灰色針織披肩以外,他把自己所有衣物銷毀,讓自己不能出外與朋友溜達,必須留在家裡把故事寫完。

結果,雨果在限期前一個星期完成小說。

這故事的教訓,並不是叫你把自己所有的衣物銷毀,讓自己不能出外消費延遲存款計劃,而是告訴你,若要把錢存起來,就必須把“選擇”剔除。

在拿到每月薪水時,就立刻把錢匯入其他戶頭,再把存款戶頭的提款卡剪掉、存摺交給住在老家的父母,千萬別申請網上戶頭,剔除所有該款項的選擇權。

“小確幸”作祟
存錢變困難

隨著“小確幸”觀念崛起,存錢變得越來越困難。

工作如此辛苦,應該適時地犒賞自己一回。

工作後一杯手制咖啡,每星期給自己“零售療法”,犒賞自己工作辛勞,往往都認為這是小錢,但到最後,這就會成為一大筆支出。

存錢,最大的公敵就是“明天才開始”,很多人覺得遲點存和現在存都一樣,但複合利率可不是這麼想。

新年新氣象,在新的一年裡,就應該改變自己,撇除惡習,忘記永遠“明天”的自己,今天就開始儲蓄。

猴年經濟不明朗,在這樣的時候,更應該未雨綢繆,從“今天”開始存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