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曉得你有沒有不再需要、不再適合,但卻保留起來的東西?舉例來說,10年前買的衣服,現在穿了也開心不起來,明明不穿,但就是不想丟掉,可是不願意丟掉也很痛苦,所以便選擇“忘記”它,最後的結果就是一直擱在那,即使本質早已經形同“垃圾”,仍然放著不管。
儘管“不需要、不適合、不舒服”,卻還是會留著,就是“執著”,那是一種覺得可惜的心態,所以漸漸地會開始習慣房間裡慢慢堆積的物品,就算心裡想著“還要用”、“要想辦法處理”,但口頭禪卻是“總有一天”。
《斷捨離》作者、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倡導以“斷、捨、離”概念為基礎的整理術,教人發掘自己和物品之間的關係,可以毫不猶豫的“整理”家裡,進而也和心中的廢物說再見,近年來在日本掀起廣大的心靈運動。
甚麼是斷捨離?“斷,是斷絕不必要的東西”、“捨,是捨去多餘的廢物”、“離,是脫離對物品的執著”。
斷然捨棄不需要事物
山下英子強調,就是能夠分辨甚麼是生活和生命中重要和不重要的事,將不需要的事物斷然捨棄,重新取回物品所佔的空間和能量,就像改善體質一樣,利用距離自己最近的環境,從根本改變自己,甚至改變人生。
事實上,人生該斷捨離的,不只有居住空間而已,投資理財更需要。
有一位女性朋友,上個月突然半夜打電話來,原來是她“終於”打算“面對”一檔她買了8年卻虧損逾50%的歐洲基金,她想贖回,又不甘願認賠,問該怎麼辦?
問她怎麼會拖到“現在”才處理?她哀怨的說:“我覺得它總有一天會漲回來啊,誰曉得績效一年比一年慘!”
她做錯了3件事。
第一是不懂“判斷”。對市場不熟悉,卻採用“單筆”投資的進階方式,“不清楚投資目標,沒依照需求來選擇合適的投資工具和方法”,這是第一個錯誤。
第二是不懂“捨得”。投資卻不持續關心,趨勢向上時,捨不得停利,趨勢轉弱,又捨不得停損,導致雙重虧損,這是第二個錯誤:投資放著不管,不懂停利停損。
第三是不懂“抽離”。因為擔憂未來“萬一還會漲回來”,因而放任不管,造成難以挽救的局面,這是第三個錯誤:過度執著於一檔基金。
假設這位朋友及早懂得將“斷捨離”應用在投資理財上,也許這檔單筆歐洲基金早在多年前就已獲利入袋,也不用承受“眼睜睜頂著虧損”的壓力這麼多年了。(星洲日報/投資致富‧財富教室)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