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開精神和心靈的富裕和飽足感不提,單從物質生活來看,忍不住想捫心自問,是我太窮嗎?
接二連三耳聞、目睹市場呈現出來的“好景”,就連買個智能手機、高科技產品都得大排長龍,真實得讓“疑心病重” 的我有點質疑。
無論是原產品、房地產或是眼前的市況,分析師口中說將出現的泡沫,硬生生地就是沒有出現。
反之,上述貨品的價格反而越喊越高,現在就連看一場演唱會也可以創新高,入門票叫價上千令吉。
上週在檳島的房地產展覽親眼目睹盛況,現場的人潮就像房產大平賣,演講出席人數亦非常踴躍。
但事實是現場促銷的是百萬住宅,演講內容是如何抵抗泡沫到來,人們還是趨之若鶩。
檳城友人說,買房就像是檳城人的愛好,島上可以買、島外可以買,連吉隆坡的也可以買,這方面的購買力驚人。
樂觀地變富有
面對這樣的情況,就像聽見市場人士指出,橡膠供應趨向吃緊,未來膠價會像黃金價一樣,13.50令吉很快就會變1300美元(約3900令吉),一樣讓人覺得難以置信。
通脹高又怎樣,有錢的人因各種途徑而變得越來越有錢,普通上班族照舊不是宅男宅女,就是“月光族”;窮的人不得不消費則越來越窮。
惟薪資提高后消費又變得更高了,就像我國外資數據一樣,吸引了91億美元(約273億令吉)外資,卻流出了130億美元(約390億令吉)。
什么時候開始,大馬也成了像美國一樣的高消費國?樂觀來看是內需強勁,悲觀看來就是入不敷出。
就連向來以消費國著稱的美國,現在也要學習“少花費、少借貸”,同時要“多儲蓄”,一改以往的高消費模式。
要樂觀還是悲觀當然還是自己決定,看來培養個人理財投資和知足常樂的心態,才是變富有的最佳途徑。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