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永远不嫌晚,赚$$$$$$一定有方法!
坚持两个原则:
1.不买亏蚀公司的股票,除非是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可以转亏为盈。
2.不买不派息公司的股票,除非公司具有明显成长潜能。
FYI. If my blog can't view with IE8, Kindly use others web browser such as google chrome, maxthon, opera, firefox, IE9 etc... Thanks
Monday, July 25, 2011
下半年部署‧扳贏通膨
說到投資,有誰不曉得處在高通膨的這個年代,投資是讓金錢增長的重要途徑,但很多小市民往往因沒有足夠的資金,而錯失一個個投資機會。
而當你手持一些“小錢”時,你又可以如何善用市場上的一些機會,來達到資本增值效益?
本期《財富焦點》迎來黃氏星展投資管理金融產品首席執行員林立峰,除了透露本身的投資貼士及方式,也與投資者一起向高通膨“宣戰”,從中贏回一筆。
現年45歲的林立峰以他本身為例,透過掌握目前的就業狀況及未來幾年的現金流,而擬定一套適合自己的投資組合。
他透露,其投資組合以產業佔大部份,達50%,固定收益為30%,股票佔10%至20%,其餘的則作為應急的現金流。
投資組合須適合自己
“擬定適合自己的投資組合是非常重要的,在衡量了可承擔的風險及最糟糕的情況後,就能夠劃分各項資產分配。”
他強調,在資產分配的過程中,投資者通常都會犯上一大錯誤,即將賺取回酬的目標設得太高,結果得不償失。
“投資者在期望賺大錢的同時,忘了衡量本身可承擔的投資風險,因此他們的目標就變得不切實際了。”
林立峰提到,一些投資者時常作出投訴,當向不同的銀行家或經紀商諮詢時,都有不同的建議,有者建議買進,有者卻建議賣出,導致投資視線模糊。
“投資者應該考慮,若你將20%現金放在股票,你能夠承擔股票突然下跌30%的風險嗎?”
“而且,當客戶問我們某產品究竟可不可以買進,我們的答案永遠沒有可以或不可以,而是該產品能否符合你整體的投資組合?”
設定“核心投資工具”
他說,每位投資者應該根據本身的需求來設定“核心投資工具”,其餘的投資工具則僅作為輔助作用。
“由於每個人的風險承擔能力不同,所以所謂的核心投資工具也會有所不同,譬如以年輕小伙子來說,股票會是他們主要的投資項目,基金或債券僅屬於次級投資工具。”
不同人生階段
不同投資部署
市場上的金融產品琳瑯滿目,怎樣才能確保我們做對了投資抉擇呢?林立峰指出,投資工具的分配主要取決於個人的風險承擔能力,而普遍上這又與年齡相關。
以下是人生三大投資階段的概況:
● 25歲或以上
這是剛踏入社會的階段,作為社會新鮮人,並沒有太多的儲蓄,而且每月還須祭出大筆開銷。
由於薪水不是太高,也沒有太多儲蓄,因此若能拿出薪水的30%作為投資已算是很不錯了;建議以當中的20至30%作為流動資金,另70至80%則用來建造他們的資產。
對年輕人來說,他們還有漫長的工作生涯,所以首推股票作為首要投資工具。
就算很不幸虧掉了,仍有頗長時間讓他們賺回來。
● 35歲或以上
這個階段的市民已存有一點錢,擁有本身的家庭及孩子,而且可能也已擁有產業及車子。
你需要至少存到薪水的20至30%,並可平均分成3部份,各別投資在產業、固定收益及股票中,以取得平衡。不過,相信一般市民都會將薪水的40至50%放在房子的供期中,份額較大。
● 45歲或以上
處於這個階段,工作生涯往往只剩下近10年,風險承擔能力相當薄弱。在投資策略上,應該多放在固定收益工具或流動現金上,股票的部份應該放到最低,最多只是10至20%。
試想想,若你3至5年受到股市挫跌打擊,你是否擁有足夠的時間“翻身”呢?
沒錢投資怎麼辦?
“都沒錢,要怎麼投資呀?”相信你身邊不少的人都有這樣的抱怨。
不過,林立峰認為,就算是收入微薄者,也不應該感到氣餒。其實不只是中低收入者,連高收入者同樣面對投資資本不足的現象。
堅持不間斷進場策略
“最重要是,無論多或少,就算每個月只有200至300令吉,都可以拿來當作投資,因為假以時日還是會積少成多。”
他認為,無論是晴天或雨天,小市民都應該“持續”進行投資活動,尤其是在股市方面。這種投資被稱作“平均成本法”,即市場陷入低迷,就多進場;若股市高企時,則減少進場的次數,惟堅持不間斷進場策略。
他強調,這種方式將確保投資者秉持“市場走低時買進,市場走高時脫售”的原則。
林立峰不諱言,當前的投資者都頗為保守,不會設定太高的回酬預估,以絕對回酬率計,僅要求達到正面回酬及保本。
“經過多個大大小小的經濟風暴後,投資者的回酬目標已降低,只期望取得正面回酬。”
對於較保守的散戶,他認為最適合的投資工具,是更多元化的債券及貨幣市場基金,而股票基金則應佔小部份而已,最好是佔整體比重的10%以下。
投資工具分三類
林立峰指出,投資工具一般上分為三大類,即固定收益、股票及現金。若從各個層面剖析,單位信托基金是最普遍的投資方式,只要選擇你所喜愛的基金類型即可,如股票型、債券型或市場貨幣型基金。
下一個投資層面是批發基金(whole sale fund),但其投資架構較為複雜,投資成本較高,一般上至少要3萬令吉,且基金發售人有權徵收“表現收費”。這類基金可讓市民投資在較難“接觸”的特定市場。
至於另一投資層面則屬於直接性投資,主要投資在固定收益及股票等。
他說,雖然市面上的投資產品繁多,但投資者應該依據本身的投資風險及設定的投資期限作為衡量標準。
下半年投資工具逐個數
股票
林立峰指出,市場的喜好已有所改變,由於經濟走勢不穩定,投資者比較追求高息股,如產業投資信托(Reits)。
“不過,讓人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一些Reits的派息額並沒有令人感到鼓舞,因此並非所有Reits都能捎來高股息。”
投資者須謹慎作出選擇,而一般上股價有所漲升的Reits,其股息也比較有看頭,當然還要取決於其他因素,包括公司的本益比及基本面等。
之前很多人都認為Reits沉悶,不過在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爆發後,才發覺股息更加重要,甚至以長期而言,跑贏大市表現。
“投資者會認為處在動盪的格局,先攫取股息最為重要,公司的成長狀況已是另一回事了。”
由於當前的投資者對股息頗為“饑渴”,因此導致國內掛牌公司的派息能力相對減弱。不過,他提到,在大馬以外,還有很多市場可提供豐厚的股息。
基金
在選擇基本類型時,林立峰認為投資者應該將焦點放在長期性發展領域,包括與環境有關的綠色能源,加上城市化的潛在受惠行業。
“在城市化的洪流中,全球人類都在追求更好的生活,所以對各項原產品及原料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為此,他建議投資者選擇綠色能源、原產品及原料類基金,而不能單單以某個國家或市場作為投資主題。
黃金
林立峰指出,近一兩年黃金受到追捧,主要是因為美元大幅貶值,礙於量化寬鬆政策的執行。
“在經濟不穩定的時候,黃金就成了較安全的投資工具,而以目前的情況來看,黃金應該還會有揚升空間。”
他提到,黃金並沒有“實在的價值”,都是由市場主導,特別是受到政治事件影響,而目前工業領域對黃金的需求並不大,在亞洲國家則主要成為裝飾品。
他表示,若投資者看好黃金的前景,其實是可以透過多種方式購買黃金,包括到銀行開設黃金戶頭、參與購買金條計劃、參與黃金期貨買賣及購買黃金類指數基金。
可參與黃金類指數基金
不過,林立峰比較推崇投資者參與黃金類指數基金,因主要追隨國際黃金價格的波動,差距不大,僅少過2%,而且對一般的市民來說,這是較簡易參與黃金買賣的方式。
“開設黃金戶頭的弊端是無形的經紀費太高,投資者需要以較高的價格買進黃金,可能要待黃金價格漲升10%後才能達到無虧盈。”
“至於市面上所謂的購買金條計劃,我們是不太看好,除了套利時僅能取得逾75%黃金價,更重要的是這類計劃是否獲得監管當局的批准。我們看到的情況是,這些計劃很多都是由私人有限公司營運,可信度備受質疑。”
針對黃金期貨買賣,他指出,這類投資方式比較有效,但涉及龐大成本,以黃金每安司1千500美元計,由於黃金一般達10倍桿槓額,所以一張合約就超過7千500美元。
“而且,每個月持有的黃金期貨是屬於累積性的,即投資者須透過現貨來購買期貨,惟很容易陷入‘高買低賣’困境。”
債券
林立峰說,目前國內債券的回酬比較受壓,因此較推薦亞洲其他國家的美元債券,包括新加坡及香港等。
“國內債券表現較遜色,除了是因為發售者較少,也礙於競標價格太高,因此拖累債券的整體回酬。
他認為,債券回酬仍比定存來得高,若與定存比較,還是建議市民購買債券基金。
外匯
林立峰指出,外匯走勢是最難以預測的,當中考量的因素非常多,包括政治及經濟,甚至是貿易盈餘等。
“買外匯和買股票不同的是,後者僅專注在一家特定公司的基本面,但前者卻受到很多因素牽引。”
期貨
林立峰認為期貨市場深具波動性,對散戶的風險頗大,而且也很難與“大戶”較勁,除非能時時緊隨市場走勢。
“期貨是涉及原油及黃金買賣的最佳方式,但也是最容易蒙虧損的方式。”
產業
林立峰相信國內產業市場將趨穩,不過日益高漲的產業價格卻導致市民的負擔能力減弱,或出現些許泡沫危機。
“不能否定的是,產業市場出現投機活動,投資者須格外謹慎。”
儘管如此,隨利率逐漸調高,他預期房價隨後將從高峰處回落。
結語:
隨市場進一步開放及自由化,金融產品越來越多樣化,當然選擇也不勝枚舉,問題只是在於“選你所需的”,而且如何作出正確的部署。
外圍經濟衝擊的壓迫感已直逼心頭,若還不趕快抓緊投資步伐,恐怕日後會難以在財富的管理上取得更大的突破。
為免耽誤財富的累積,市民應該趁早執行你的“生財”計劃吧!
財經小辭典
平均成本法
(Dollar Cost Averaging)
這表示定期用固定金額購買股票或基金等金融產品,目的是避免把一筆資金在高位時投資,買入了昂貴的產品而暫時蒙受損失。
由於無法掌握市場會何時見底,與其一筆過買進,投資者可把資金,例如1萬令吉,分20個月買入。結果在持久升市時,回酬比一筆過投資來得低;而在持久跌市時,也比一筆過投資的回酬來得高。
(星洲日報/投資致富‧財富焦點)
[星洲日報/投資致富]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