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月領薪日是上班族最期盼的日子,可能要購置家庭用品,或是購買早就看中的一套服飾,或是與朋友約好去上一份“人情”……,各種生活花費都在等著每個月的薪水進賬。
在我們身邊不時地看到這樣的人,他們固定常見的收入不多,花起錢來每個都有“大腕”氣勢,身穿名牌服飾,皮夾裡現金不能少,信用卡也有厚厚一疊,隨便一張刷個兩下子,獲得的虛榮滿足勝於消費時的快樂。
月頭領薪水時,錢就像過節似的大肆花,月尾時再苦嘰嘰地一邊縮衣節食,一邊再盼望下個月的領薪日快點到,這是許多上班族的寫照,尤其是初入社會經濟剛獨立的年輕人,往往最無法抗拒消費商品的誘惑,也有許多人是以金錢(消費能力)來證明自己的能力,或是補償心理某方面的不足,這就使得自己對金錢的支配力不能完全掌握了。
面對這個消費的社會,要拒絕誘惑當然不是那麼容易,要對自己辛苦賺來的每一分錢具有完全的掌控權就要先從改變理財習慣下手。
養成“先儲蓄再消費”習慣
“先消費再儲蓄”是一般人易犯的理財習慣錯誤,許多人生活常感左入右出、入不敷出,就是因為你的“消費”是在前頭,沒有儲蓄的觀念。或是認為“先花了,剩下再說”,往往低估自己的消費欲及零零星星的日常開支。
對許多的老百姓來說,要養成“先儲蓄再消費”的習慣才是正確的理財法,實行自我約束,每月在領到薪水時,先把一筆儲蓄金存入銀行(如零存整取定存)或購買一些小額國債、基金,“先下手為強”,存了錢再說,這樣一方面可控制每月預算,以防超支,另一方面又能逐漸養成節儉的習慣,改變自己的消費觀甚至價值觀,以追求精神的充實,不再為虛榮浮躁的外表所惑。
這種“強迫儲蓄”的方式也是積攢理財資金的起步,生活要有保障就要完全掌握自己的財務狀況,不僅要“瞻前”也要“顧後”,讓“儲蓄”先於“消費”
吧!切不可先消費——盡情享受人生——等有了“剩餘”再去儲蓄。
能力來自實踐經驗積累
常聽人以“沒有數字概念”、“天生不擅理財”等借口規避與每個人生活休戚相關的理財問題。似乎一般人易於把“理財”歸為個人興趣的選擇,或是一種天生具有的能力,甚至與所學領域有連帶關係,非商學領域學習經驗者自認與“理財問題”絕緣,而“自暴自棄”
“隨性”而為,一旦被迫面臨重大的財務問題,不是任人宰割就是自歎沒有金錢處理能力。
事實上,任何一項能力都非天生俱有,耐心學習與實際經驗才是重點。理財能力也是一樣,也許具有數字觀念或本身學習商學、經濟等學科者較能觸類旁通,也較有“理財意識”,但基於金錢問題乃是人生如影隨形的事,尤其現代經濟日益發達,每個人都無法自免於個人理財責任之外。
華人的傳統觀念認為“女人是天生的理財高手”,從現今一般家庭由太太掌管財務的比例較高中似乎得到印證,但從家庭角色分工的角度來看,管家的人管錢也是理所當然的“份內事”,但並不表示女性擅長理財,不然為何在理財專業人士當中,女性的比例又偏低呢?(星洲日報/投資致富)
[星洲日報/投資致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