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anuary 8, 2012

為何難突破低收入瓶頸?

當百物高居不下,“高收入”的夢想成為國民更為迫切的目標,但眼望無論政府如何高呼“高收入”,國人的薪資動力卻始終像“拉牛上樹”,似乎道儘了大馬邁向高收入的曲折。

究竟是甚麼樣的挑戰,讓國人難以突破“低收入”的瓶頸?關鍵就在於生產力、競爭力、人才、經濟成長……

大馬轉型面對3阻力

國家經濟諮詢理事會(NEAC)成員兼創新顧問公司(Innovation Associates)創辦人與首席執行員拿督哈姆札早前在“高收入下的高成本”講座會上坦言,並不擔心高收入下的高成本,擔心的,反而是走向高收入的挑戰,因為許多國家一直陷入中收入陷阱,企圖自“人力密集”走向“知識”為導向的經濟卻無功而返。”

問題出在哪?那就是政府經常強調的,經濟結構!他直言,大馬經濟轉型面臨了3項阻力,包括能力“缺口”、效率與投資績效。

首先,能力缺口令大馬難以突破重圍,並導致生產能力只能停留在某個階段。他以製造業為例,因無法勝任科技,大馬只能成為原件生產商(OEM),卻無法像台灣與韓國那樣,進一步躍升至原件設計商(ODM)。

他進一步分析,在大馬,高達80%的員工收入只有2千令吉,即使工作超過20年,收入仍裹足不前,歸咎於技術能力讓他們無法打破中收入的瓶頸。

他補充,儘管金融領域在眾領域中表現最佳,約60%超過高收入水平,但該領域也一樣,面對專業技術上的“缺憾”。

“大馬該如何衝破窘境,需要的其實是思想上的轉型,因要邁向高收入,勢必將面臨短期創傷,也就是為何,政府必須合理化津貼。”

對於“高收入”的第二項阻力-效率,他指出,如果國民無法提高生產力,單方面地提高薪資,反而造成問題,所以,生產力必須隨薪資調整。

生產力須隨薪資調整

最後,他直言,投資未能全面發揮功效也是邁向高收入的一大障礙,這也是為何,政府必須積極推動投資來提高大馬經濟競爭力。

“企業需藉創新來加強產品,才能達到以‘知識’為主的經濟體;國民也必須作好改變的準備,畢竟任何整型大計,最大的挑戰始終是心態。”

他認為,“高收入”其實只是走向發達經濟的“捷徑”,大馬要達到高收入目標,必須為原有的經濟成長加重火力,並取得額外2至3%的經濟成長,但這卻是極大挑戰。

5面向邁向高收入

大馬企業董事聯合會(MACD)總裁拿督加發也認為,要在2020年,讓每年人均收入自7千美元增至1萬5千美元的高期許,必須確保經濟成長可持續。

他分析,邁入高收入的5面向,包括投資帶動的經濟成長、創造就業機會的經濟成長、具彈性的薪資機制、收入分配問題與生產力。

首先,大馬要晉身“高收入”國,需達到高達6%的經濟成長目標,這目標很高,而若風暴來臨,恐怕更難達標,此外,具生產性的投資也扮演關鍵角色。

第二,大馬需把握能夠創造工作機會的經濟成長。他直言,這並非指透過工作來創造成長,而是投資必須帶來合適的工作機會。

第三,薪資機制必須具彈性。他說,薪資須有調漲空間,只是,在低薪機制下,大馬的薪資結構往往缺乏彈性,歸根到底,問題出在大馬缺乏具伸縮性的人力,令薪資遲遲無法“抬頭”。

須有吸引外國人才政策

他分享,大馬的失業情況,其實已反映了國民不願為低薪工作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大馬必須擁有海外人才政策以吸引外國專才。

第四,加強收入分配。他解釋,大馬逾20%的家庭,收入低過3千令吉,家庭消費是經濟成長動力,因此,這是走向“高收入”的一大挑戰。

他也強調,加強生產力的重要性,若大馬無法改善競爭力,很容易被其他國家取代,就像現在,總是擔心泰國與印尼隨時超越大馬。“只要大馬具備競爭條件,即能獲得更高的薪資。”

物價薪資不成正比

隨著百物上漲,大馬債券評估機構(MARC)首席經濟學家諾查希迪認為,走向高收入是必要也是政府正確的方向,只是,政府必須自中東國家中吸取教訓,因為這些國家的收入雖提高,生活成本也節節上升。

他笑言,一般上,食品價格上漲後就不會滑落,若按目前物價水平,再看公務員自7月的薪資調整而言,其實其薪資漲幅,也僅剛好應付通膨。

他相信,政府已意識到大馬物價高掛與薪資不成正比的問題,所以才會施行經濟轉型計劃來推動國內生產總值。(星洲日報/投資致富‧大師講堂)

[星洲日報/投資致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