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September 26, 2011

雪蘭莪鐵船50年風雨路‧二代接班再造輝煌


每個人都有一定的生命週期,但往往在35至45歲之間,許多人會出現事業停滯不前的“中年危機”問題,企業又何嘗不是。

專家指,治療中年危機最佳的方法,就是給自己空間思考,重整人生的價值和方向,從而超越困難,或朝向新目標前進,但這一套是否也適用在企業身上呢?


雪蘭莪鐵船(SDRED,2224,主板產業組)因錫礦業而興盛,卻因領域的沒落而日漸斑駁和生鏽,陷入中年危機漩渦,但好在有思維冷靜的第二代接班人――董事經理鄭立金,重整了公司的未來方向,如拼圖般地慢慢拼出一幅完整的明天。

叱咤錫市
風光一時
不敵風暴

曾幾何時,大馬以出產錫米聞名全球,國內大小城鎮舉目可見開採錫米的工地,其中以巴生河流域和近打谷最富盛名,而雪蘭莪鐵船也隨著這股採錫熱應運而生。

馬股最早一批上市公司

鄭健多與股東在1962年成立了雪蘭莪鐵船,開始從事採錫工作,並在1964年開始在吉隆坡股票交易所上市,是馬股最早一批上市公司。

同年,雪蘭莪鐵船獲得雪州政府頒發龍溪1千200英畝採礦特許經營權,為應付開採面積龐大的礦場挑戰,公司便透過收購怡保錫礦,以取得採礦技術和知識。

打造當年全球最大採錫鐵船

1966年,雪蘭莪鐵船開始在龍溪礦場進行基礎建設,打造第一艘總值900萬令吉,為當時全球最大的採錫鐵船,並在1972年興建第二艘造價1千200萬令吉的鐵船,以應付市場日趨旺盛的需求,業績更是蒸蒸日上。

不過,採錫業在80年代開始走向沒落,雪蘭莪鐵船決定改變延續了20年的純採錫公司形象,開始進行業務多元化,將版圖擴展至房產租賃、鐵鋁製造、舊砂再生、酒店營運等。

1980年代初期房產市場欣欣向榮,雪蘭莪鐵船為參與房市,決定舉債4千498萬令吉,於安邦路興建雪蘭莪鐵船大廈,以取得租金回酬,同時又收購荷蘭一家房地產發展公司50%股權,在美國華盛頓經營旅店與商業購物中心租賃業務。

1985年錫價崩盤

但好景不常,經過1985年錫價崩盤一役,雪蘭莪鐵船元氣大傷,旗下龍溪礦場現金儲備用盡,被迫關閉並脫售第一和第二艘鐵船,曾是錫礦股中最受散戶青睞的寵兒開始走向沒落。

在1985年錫市未崩潰前,雪蘭莪鐵船股價曾徘徊在每股4令吉50仙至8令吉之間,但隨後卻欲振乏力,在1986年更一度重挫至每股30.5仙,與先前的風光難相提並論。

更糟的是,雪蘭莪鐵船大廈在1986年竣工,但當時房產市場一片蕭條,經濟全面陷入衰退,加上錫價崩盤,令雪蘭莪鐵船在一片災難聲中,經不起衝擊倒下了,1987年更錄得有史以來最高的619萬3千令吉的稅前虧損,開始陷入虧損累累困境。

為重振旗鼓,雪蘭莪鐵船決定將業務重心從礦產轉移至房地產發展和投資,並決定轉向產業組上市,以減輕對採錫業的依賴。

此外,雪蘭莪鐵船也不斷將業務多元化至其他領域,包括鋼鐵和鋁製造、硬體分銷、防沙(Sand Reclamation)等,並在1990年以340萬令吉收購東方金屬有限公司43%股權,為普騰(Proton)與第二國產車(Perodua)製造鋼圈,以及投資建築馬雅酒店(Hotel Maya)和138商場。

97金融風暴
經營困難

可惜,1997年馬雅酒店和138商場竣工後,隔年即面對亞洲金融風暴的挑戰,加上龐大的債務壓力,迫使公司不得不通過重組計劃來扭轉經營困難的窘境。

50週年
2012年
推出10億產業

走過潮起潮落,雪蘭莪鐵船在房地產領域覓得事業第二春,放眼在2012年杪前推出另外總值10億令吉的房產計劃,迎接集團的50週年金禧之慶。

鄭立金表示,在未來6個月,公司將推出價值5億令吉的工程,其中在明年首季和次季,將有兩項於蕉賴南部和龍溪的工程推出。

“我們非常留意市場狀況,相信旗下房產能迎合買家和投資者胃口,雖然國內房地產領域在最近兩年迅速膨脹,惟國內房產價格仍低於其他區域國家,估計現有趨勢能至少維持6至12個月。”

目前,大馬和新加坡市場貢獻比例分別為70%及30%,鄭立金希望在兩年時間內平衡兩地貢獻比例,而且暫時無意拓展新海外市場。

“我們目前僅在英國倫敦擁有一棟商用產業,並已出租給匯豐銀行至2020年,沒有進一步擴大當地房產組合的打算。”

贊同收緊政策
抑制投機利長期

她說,儘管國家銀行收緊貨幣政策,但相信對房市影響不大。新加坡政府推出第二套房60%借貸上限措施,市場仍可以自我調整就是最佳例子。

“我相信任何收緊政策都會帶來一些立即效應,低檔房產或超貸者確實會首當其衝,可是卻有利於抑制投機炒作,長期將對領域帶來好處。”

她補充,國行收緊政策旨在讓市場穩定發展,不要出現大起大落,政府從來不會希望房市受到負面衝擊,甚至出現崩潰的情況。

但鄭立金坦承,特定地點的高檔房產確實供過於求,滿家樂(Mont Kiara)就是一例,而其他地點則普遍穩定。

“你並不能持續不斷的發展,等候購屋者來吸納所有的供應,這是不可能的。”

至於未來挑戰,鄭立金認為,大馬需要吸引更多的外國直接投資(FDI),或吸引更多的人才回流,更多的外資公司前來設立辦事處,也應儘快執行捷運等工程,以提振房地產業。

大馬需要更多外資

“我們需要更多的外資,新加坡雖然只有450萬人口,但政府提供良好配套吸引人才,凡有新屋業計劃推介,幾乎銷售一空;反觀大馬有2千800萬人口,但要達到70〜80%銷售卻需要一段時間。”

因此,她說,身為發展商,當然希望政府能有完善的經濟配套,以及吸引人才回流的政策,來提振房地產業發展。

轉型房產
鄭立金接棒
拓創意房產

亂世往往出英雄,隨著創辦人逐漸退出歷史舞台,開始讓第二代粉墨登場挑大樑,期望能重振昔日的風光。

不過,有別於傳統華人社會的“子承父業”觀念,雪蘭莪鐵船迎來的第二代管理層,並不是堂堂七尺男子漢,而是“剛柔並濟”的小妮子――鄭立金,人小志大的她,立志為家族事業拼貼出另一個事業高峰。

鄭立金是家中老麼,上有2兄2姐。由於身為專業人士的兄長無意接管家族生意,父親即決定將家業重擔交托給鄭立金,因此她也早為接班做好心理和能力準備。

因此,鄭立金在完成英國南開普敦大學會計和經濟學士學位,以及倫敦城市大學商學院的船運、貿易和金融碩士後,1997年便一頭栽進家族事業,而突然來襲的亞洲金融風暴,即是職場新人的她第一份重大考驗。

全盤重估
毅然放棄傳統業務

但熱愛挑戰的鄭立金並未因此卻步,反而對集團業務進行全盤重估和重組,最終決定放棄傳統業務,轉向房地產重新出發。

她坦承,業務轉型確實是重大決策,最難為的莫過於決定公司業務去留,且從一個領域轉向另一個陌生領域是非常困難的,就好比為新建築擬草圖一樣,會面對許多挑戰,但房產發展從規劃、建成和銷售,需要大量創意,也更具挑戰,讓人躍躍欲試。

“雖然進軍房產市場僅七、八年,卻已推介至少10項總值超過23億令吉的發展計劃,表現非常亮眼,歸功於公司的定位正確,在眾多同業中脫穎而出。”

她說,“做決策比執行更為艱難,因為需要無比的勇氣,但我擁有堅強的團隊,能在任何決策上給予我強大的支持,給予我更多的信任。”

鄭立金表示,雖然自己並非建築或設計本科出身,但唸書學到的知識與生活並無關聯,只是從中建立信心和儲存實力,畢竟無論你師出何門,重點在於你是否從中學到學習、理解、吸收和運用的能力。

“學習只是給了我們工作的護照,並給予我們更多信心,教導我們如何表現和創造價值,而非本科出身也給我帶來不同視角的思考,讓我透過不同的層面,從上往下觀察,更看重宏觀而非微觀因素。”

熱愛接受挑戰

詢及會否貫徹父親的經營理念,鄭立金說,父親是個非常保守的生意人,自己則完全不保守,父親以錫礦起家,而賺來的錢則用來興建總部和投資馬雅酒店,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人特點,從父母教育學習到價值觀和做人的道理,這也非常重要。

“我個人喜歡具挑戰性的事情,就好比接管家族業務,這並不是扛下重擔,那是機會,也是挑戰,我樂意接受,但我們的品牌承諾:驅向卓越,建立終身關係(Driving Excellence,Building Lifelong Relationships)則非常貼近我的理想理念,並希望能作得更多更遠。”

高檔房產定義
與眾不同

她說,雪蘭莪鐵船定位為高檔房產發展商,公司對高檔的定義與眾不同,它講究的不只是昂貴裝修或是意大利雲石裝潢等,而是透過對房屋格局、空間規劃等,讓人與人及環境能取得良好的關係。

“當然,我們也非常看重配套設施,就好比健身房,不只是被四面牆所包圍,我們將之面向國油雙峰塔,讓使用者能與環境更有親密的接觸,我們提供給購屋者的是一個完整的配套和理念,希望居住其中的人能與環境、家庭和社群取得和諧。”

鄭立金認為,雪蘭莪鐵船進軍利基產業,因此需要許多的創意來吸引民眾的注意力,與設計師等團隊得緊密合作,確保大小細節都緊貼“理念”發展,好比一幅拼圖,一片一片的拼湊,缺一不可。

“我的創意理念多透過觀察週邊環境,從中瞭解民眾想要,但卻未曾體驗和擁有的項目,雖然特定成功的概念銷售可能很好,但我們不跟風,希望標新立異,創造新趨勢。”

鄭立金
主管兼畫家

從一間公司的裝潢,就能看出主管的性格,雪蘭莪鐵船的產業展廳看上去就像是藝術畫廊,鄭立金就是這家畫廊的主人,即扮演著主管的身份,又扮演著畫家的角色,為公司貢獻出一幅幅精彩的“藝術品”,同時為公司的生存不斷的奔波努力。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訪談期間,有一位陌生女子從展廳朝辦公室方向走去,隨行的公關主任立刻提高警覺,但鄭立金卻說出“她是公司的某位顧問”,試問有多少位董事經理能像她般認出基層員工呢?

從這樣的小細節不難看出,她對公司的一切,是那麼地觀察入微和瞭如指掌,想必就是這樣的特質才能引領公司成功轉型,並走到現在的地位。

雪蘭莪鐵船重要里程碑:

1962年:雪蘭莪鐵船有限公司成立。

1964年1月28日:在吉隆坡股票交易所上市,並易名為雪蘭莪鐵船;獲得雪州政府頒發龍溪1千200英畝採礦特許經營權;收購怡保錫礦以取得錫礦技能和知識。

1966年:開始在龍溪礦場進行基礎建設和第一艘總值900萬令吉,為當時全球最大的採錫鐵船,並將地方命名為雪蘭莪鐵船村。

1967年3月:開始試運行。

1972年:興建第二艘造價1千200萬令吉的鐵船,並在同年投入運作。

1980年代:經過連續20年的純採錫公司後,於80年代初開始把業務多元化。

1985年:錫價崩盤,龍溪現金儲備用盡,被迫關閉第一艘鐵船並脫售。隨後,PT Koba Tin代表造訪龍溪,並收購第二艘鐵船。第二艘鐵船運往印尼後,現仍持續營運;位於安邦路的雪蘭莪鐵船大廈竣工。

1990年代:業務多元化至其他領域,包括鋼鐵和鋁製造、硬體分銷、防沙、普騰與第二國產車鋼圈製造。

1997年:馬雅酒店和138商場竣工,並公開出租。馬雅酒店2005年重新裝潢,成為國內其中一家精品酒店。

2004年:完成重組,轉型成為全產業公司,主要涉及酒店、產業管理與租賃,以及產業發展。

2004年11月:推介第一項產業發展計劃――蒲種Aman Sari。

2005年3月:推介城中城(KLCC)Park Seven。

2007年1月:推介八打靈再也SS2 Ameera。

2007年8月:推介美拉華蒂花園20 trees。

2008年6月:進軍新加坡市場的第一項工程Jia。

2009年8月:推介八打靈再也SS2 Five Stones。

2010年5月:推介新加坡吉士德路(Gilstead Road)Gilstead Two。

2010年7月:推介吉隆坡美拉華蒂花園20 trees West。

2010年10月:推介吉隆坡安邦路Dedaun。

2011年1月:推介新加坡馬里士他路(Balestier Road)Okio。

2011年9月:推介新加坡加文納(Cavenagh)Hijauan。(星洲日報/投資致富‧經營之道)

[投資致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