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永远不嫌晚,赚$$$$$$一定有方法!
坚持两个原则:
1.不买亏蚀公司的股票,除非是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可以转亏为盈。
2.不买不派息公司的股票,除非公司具有明显成长潜能。
FYI. If my blog can't view with IE8, Kindly use others web browser such as google chrome, maxthon, opera, firefox, IE9 etc... Thanks
Friday, September 9, 2011
習慣影響健康‧大馬人保暖意識低
(檳城訊)很多人覺得“習慣成自然”就好,但是只要回顧一下自己一天的生活,就會發現有很多的習慣都是間接地在傷害自己。擅長於治療心血管疾病的梁纈曦中醫師表示,其實只要調整一些小習慣,如飲食定時定量、注意衣著的保暖、居住環境通風等,即可令身心更健康。也唯有將好習慣養成“習慣成自然”,才能做到身心皆健康。
擅長於治療心血管疾病的梁纈曦中醫師表示,衣食住行是人類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但往往很多人生活無規律,並很少重視習慣對健康的影響,直到身體健康亮起紅燈,才如夢初醒,後悔莫及。健康是要從有規律的生活中養成的,尤其是養成正確的生活習慣,才能輕易地達到身心健康的效果。
他說,衣食住行是調身的最基本生活習慣。常居於四季國家的人們都很注意天氣的變化,注重衣著的保暖程度,但位於赤道,長年熱烘烘的大馬人民,多數認為不需要做保暖措拖,這其實是一個錯誤的觀念,也是一種不好的習慣。
“大馬人很多都使用空調,身體時常處於時熱時冷的狀態中,即在室外的時候有如夏天,感到非常炎熱,但一進入室內就如進入冬天,突然感到異常的冷。在室外穿短袖、短褲、拖鞋等的確很舒適涼快,但一踏入有空調的室內時,身體就好像一瞬間要經歷從夏天轉到冬天一樣,身體的陽氣一時之間無法達到皮膚外層的保護,外面的邪氣,即寒、風、濕等,就會‘乘虛而入’,引起感冒或關節疼痛等疾病。”
穿鞋儘量不露趾
梁纈曦中醫師指出,人體有3個部位最容易遭邪氣侵入,即頸項前後、關節與腳趾,如果在有關部位進行適當的保暖,就可減少疾病的發生。人們的穿著宜長不宜短,宜蓋不宜露,衣服與褲子不要穿得太短,應該長一點,蓋過肘關節與膝關節。喜歡穿吊帶衣或背心的女性,可以多披一條圍巾或多穿一件小外套,既美觀又可達到保暖的作用。
他說,為了達到腳部保暖作用,尤其是老年人、膝關節及腰部疾病的患者,選擇穿的鞋子儘量不要露出腳趾,可穿包鞋,如運動鞋或皮鞋等。穿包鞋可以增加下肢的血液循環,下肢的血液循環順暢,腳的血供就會好,進而減少腳的壓力。腳的壓力減少,腰與膝的壓力也就變小,對身體的傷害也就小,對老年人來說,還可減少跌倒的危險性。
“下肢的血供好,腳趾就會有適當的溫度,即可起到預防疾病的作用。晚上睡覺時,身體是處於休眠狀態,反應的狀態較遲鈍,就算感到冷,反應也會比清醒時來得慢,這樣就會讓邪氣有機可趁。建議睡覺時可穿著襪子,既可保暖,又可防範邪氣的侵襲。”
定時定量謹慎飲食
俗語說“病從口入”,吃真的是一個很大的學問。梁纈曦中醫師表示,人類屬於雜食動物,我們的身體有如一台機器,需要定時定量地進食,才能得到足夠的營養,身體才能不斷地為我們工作。
梁纈曦中醫師說,定時就是每一天要固定時間吃東西,最好在早上7時至9時之間吃早餐;午餐在11時至1時吃;而晚餐則在6至8時享用。對於一些慢性疾病患者來說,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可以通過定時的進食來鍛煉身體內的胰島素分泌,從而穩定血糖的分布時間。
“定量就是每一餐所吃的份量,最好是早餐吃得精,午餐吃得夠,晚餐則要吃得少。早餐最好是吃那些比較精的、含有高能量的,如咖啡、牛油、雞蛋、乳酪或巧克力等,吃六七分飽;午餐就要吃得夠,所謂的夠就是要有肉有菜,可以算是一天裡最豐富的一餐,最好是吃到七八分飽;晚餐則要吃得少,份量比早餐少,大概是午餐的一半或三分之二份量,吃個五六分飽即可。”
他強調,一定要養成一種正確的飲食習慣。除了定時、定量,還要回顧自己的飲食,尤其是不舒服的時候,回顧之前幾餐所進食的食物,才能避免吃到不適合的,減少對身體的傷害。聰明地吃、謹慎地吃,才能吃出健康來。
須按體質選擇運動
“要活就要有動”,活動得好就能延緩衰老,但過度的活動又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怎樣的活動才算剛剛好呢?梁纈曦中醫師表示,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自我感覺。
運動後正常的感覺是很舒暢、很精神,有如脫胎換骨一樣。如果每次運動後還會覺得很累,不舒服,感到有點頭暈、喘氣,就代表本身的體質不適合該項運動。
他指出,可通過減少運動量來鑑定是否會減少症狀的出現,如果減少運動量後,依然出現有關症狀,則代表不適合有關活動,必須考慮更換其他的運動方式。尤其是慢性疾病的患者,更須要注意觀察自己的症狀。
梁纈曦中醫師建議大眾以多走路當作運動。“行走是最不傷關節的一種日常運動。
經常走路身體就會活動起來,最好是想辦法在日常生活裡增加走路。譬如說,可把車子停在距離目的地較遠處,以增加走路的機會。”
居所側重風光潔靜
住得好就可以有足夠的休息,才能有精神應付工作或生活上的挑戰。梁纈曦中醫師表示,通常人一天內待最久的地方就是居住的地方,如果住宿可以做到“風”、“光”、“潔”、“靜”,即可更健康地迎接每一天的生活。
梁纈曦中醫師說,“風”就是環境需要通風的意思。一般的居住環境最重要的是通風。通風可以減少空氣中的細菌或病菌的含量,從而減少吸入的可能性,即減少生病的機率。雖然通風固然重要,但千萬不要過度通風,尤其是在風季的時候,須注意不要有太大風,以免過度通風變貪風,引發感冒、關節痛等病。
他表示,“光”即是指光亮。植物需要光合作用,人類也是一樣,適當的光亮才能符合體內的正常生理活動。相同的,住所應有適當的陽光照射,以進行室內免費紫外線的消毒。但是也不能過度的光亮,讓身體的消耗增加,若長期處於過度光亮的室內生活,則可能引起頭痛或頭暈等症狀,尤其是老年人與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更須小心。
他說,“潔”是指清潔,“靜”則是安靜。保持住所清潔可以防止細菌或病菌繁殖,尤其是大馬有許多的昆蟲、寄生蟲如黑斑蚊,更需保持住家的清潔,注意有無積水,以防感染骨痛熱症等疾病。而安靜的住所可有效地幫助身心休息,尤其是晚上的休息。晚上可進行一些活動,如聽音樂、靜坐等,讓心境平靜下來,以達到勞役結合的效果。(光明日報/良醫‧報導:雷淑貞)
[光明日報/良醫]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