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25, 2011

吉隆坡甲洞‧永續擴展種植版圖


大馬得天獨厚的油棕業,一直是許多國家垂涎的無價之寶,也是大馬長期以來歷久不衰的領域,然而想起這一串串的“紅金”,也許大家會憶起一名種植大亨,因為他曾經將大馬的種植業化腐朽為神奇。

這名先一步嗅到種植業先機的前輩,就是當年在亂世下買下吉隆坡甲洞(KLK,2445,主板種植組)園地的丹斯里李萊生,今天《投資致富》正要帶你走入吉隆坡甲洞的時光隧道,一覽這家對種植業專情數十年的種植公司,為何經得起歲月的考驗,不淪為沉沒中的鐵達尼。



明燦燦的正午陽光普造在綠油油的油棕園坵,望著整齊的油棕樹一棵棵茁壯成長在顛簸的小丘上,不禁令人感嘆大馬這與生俱來天然資源富庶的優勢。

只是,如此富饒的資源,若沒有一群願意用素直撲真的心來耕耘的先輩,恐怕這再壯觀的園坵,也只能淪為一堆廢土,而李萊生就是那開天闢地最功不可沒的功臣之一。

多年前,大馬種植領域曾陷低潮,惟卻有一群人看到種植業的曙光,李萊生就是當時少數看好種植前景的勇士,他眼看種植公司股價節節敗退,英國人撤離種植公司,馬上把握機會,醞釀園坵公司的收購大計。

“橡膠大王”李萊生2園坵奠根基就在當年馬來西亞聯合邦正鬧獨立,英國人紛紛拋售樹膠園的兵荒馬亂之下,他趁機買下峇株林當與吉隆坡甲洞兩座園坵,奠定了種植業的根基。

後有“橡膠大王”美譽的李萊生,開拓事業的步伐,像是不間段的快板,很快的,吉隆坡甲洞就變身為大馬數一數二的種植業大哥,即使到他72歲退休時,吉隆坡甲洞持續是備受投資者歡迎的上市公司。

所謂“有其父必有其子”,現任首席執行員丹斯里李愛賢是李萊生的大公子,他的領導作風,除延續先父穩紮穩打的風格,也在企業風景不斷變化的年代增加了幾分彈性,致力透過併購與多元化業務力保競爭力。

李愛賢接管後
加強領航地位

在他接管後,吉隆坡甲洞持續前進,不時放眼擴大種植地段與加強研發來加強領航地位,令今天吉隆坡甲洞淨利從90年代的約1億令吉,一舉突破超過10億令吉大關。

吉隆坡甲洞身價也大幅躍升,從李萊生當年接手時微不足道的60仙,暴漲至今天超過21令吉,也是當今備受歡迎的高息股之一,2010年的全年股息高達65仙。

吉隆坡甲洞今天的成就,一再突顯李氏家族管理層的強韌,即使金融風暴暴發,該公司依然是盈利表現不受影響的少數上市公司之一。此外,無論是精耕細種的李萊生,還是勇於突破自我的李愛賢,兩人始終保留了吉隆坡甲洞對種植業的專一,這也是吉隆坡甲洞歷久不衰的原因。

李萊生亂世把握先機

20世紀前,大馬大部份老牌種植公司都由英國人創立,當時,英國人帶著雄厚的資金與先進的技術,前來大馬披荊斬棘,開辟油棕園。

早於1906年誕生的吉隆坡甲洞,同樣由一群英國人創立,是大馬歷史悠久的種植公司之一,起初只有面積約1千582畝的園坵,主要種植橡膠。

然而,緊急狀態及大馬獨立後,英國人因局勢改變紛紛撤離大馬,導致種植業情況每況愈下,種植價值也節節敗退,令種植業突然成了燙手山芋。

“低價”出擊接過橡膠公司棒子

此時,李萊生卻反而在亂世中看到種植業的希望,他不斷以“低價”出擊,陸續從英國人手中接過橡膠公司的棒子,包括於1965年控制當時的巴都加灣(BKAWAN,1899,主板種植組),再藉它掌控瓜拉伯當、烏魯文律、達福及吉隆坡甲洞再發揚光大,他因此也成為當時大馬種植業的巨人。

李萊生當時收購的吉隆坡甲洞因管理不佳,盈利與股息極低,當時的繳足資本只有約350萬英鎊,股價也僅約60仙,同時沒有絕對控制性股東。

李萊生其後唯有通過巴都加灣等公司在本地及倫敦股市收購吉隆坡甲洞,直到攫得控制權。

當李萊生把握吉隆坡甲洞掌控權時,公司只有面積6萬畝的園坵,惟在他致力加強業務,不斷將老樹翻種為高產新樹,並把土壤合適的土地改為油棕園,6至7年的心血之後,終在1975年完成園坵整頓工作,整頓業務後,該公司如脫胎換骨,盈利屢創驚喜,更在1989年創下逼近2億令吉的盈利。

進入90年代,吉隆坡甲洞已是一個上了軌道的種植集團,並成為大馬第三大種植公司,共擁有9萬公頃油棕、橡膠及可可園,其中62.4%為油棕。

操控4上市公司

李萊生在事業巔峰期,更一口氣操控大馬4家上市公司,包括葛裡尼裡(GNEALY,2372,主板種植組)、巴都加灣、吉隆坡甲洞與巴力霹靂,由於其業務主要通過吉隆坡甲洞進行,企業界慣以吉隆坡甲洞來稱呼李氏的企業王國。

李萊生也藉控制數家掛牌種植公司,成為我國種植業領航者,1990年控制的種植地超過8萬公頃,躍升為大馬當時最大的種植大亨。

“種植業永遠不會是夕陽行業”

“只要不斷研究,任何種植業,都不會成為日薄西山的行業。”這句話,正是多年前,李萊生對種植業具備的先見之明,也因為掌握這先機,他很早即意識到棄礦業從種植的重要性。

1921年在怡保出生的李萊生,父親主要依靠怡保礦家姚德勝所贈送的一塊5英畝錫礦白手起家,有趣的是,李萊生始終不為錫礦業心動,反而對種植業情有獨鍾,更對種植業專情高達40年。

他在介入膠園業務後,突然發現膠園前景遠比錫礦佳,並意識到錫礦資源會面臨資源竭盡的一天,但樹膠業卻可以翻種,前景較樂觀,於是趕快轉移事業跑道。

此舉令他與種植業結下不解之緣,同時,不管油棕及橡膠價面臨多大挑戰,李萊生始終對種植業不離不棄,並看好種植業前景。他對種植業的執著亦讓他換來“橡膠大王”美譽。

為了加強競爭力,長期依靠種植業的吉隆坡甲洞雖在90年代後期也開始發展其他業務,包括製造業與產業投資,如與夥伴合作生產脂肪酸並進軍產業界,將一些靠近市區的園邱轉為商用地,以興建房屋。

即使膠業曾因割膠工人嚴重短缺而受挫、棕油價因供需失衡暴挫,他都趁機調整方向,令難題迎刃而解。

股權策略成許多企業借鑒

值得一提的是,李萊生當年股權策略,也成為許多企業的借鑒,如他以金字塔架構,向下層層持股,即李氏家族持有巴都加灣股權,巴都加灣再持有吉隆坡甲洞股權,再涉足其他種植、製造、國際與其他業務股權。

“大富由天,小富由儉,要想平步青雲,成為億萬富豪,除勤勞、誠實與中信,也要有少許運氣。”

這是生前曾任大馬國會上議員與怡保市市長等頭銜的李萊生抱持的理念。

李萊生約72歲時已處於半退休狀態,當時,吉隆坡甲洞共有9家子公司與3家附屬公司,其中3間掛牌公司的總市值達27億令吉。他當時已將種植業務移交給其他三公子,愛賢、孝賢與順賢管理。

李萊生於1993年11月22日病逝,享年72歲,生前已控制多達4家種植業公司和集團,擁有8.9萬公頃橡膠、油棕、可可種植園,價值達15億多美元。

即使這名種植業泰鬥駕鶴西去,去世後的首日並未引起市場對吉隆坡甲洞的拋壓,股價依然堅挺,突顯市場對該公司穩定的交棒具信心。

把握上下游
立足大馬放眼海外

李愛賢接手後,不斷成長依然是吉隆坡甲洞唯一方向,他以收購股權或聯營方式、增購新種植地與業務,以致力擴大吉隆坡甲洞的事業藍圖並多元化事業。

李愛賢畢業於馬來亞大學農業科學系,後獲得美國哈佛商業學校商業管理碩士學位,1974年加入吉隆坡甲洞,1985年進入董事局。

他受訪時表示,公司接下來將繼續奮鬥,成為領先的製造商與創新油棕與橡膠產品、油化學與衍生產品的供應商,同時將探討更多機會,以拓展現有地段並加強油化學產品組合來達到協力作用。

此外,該公司放眼每年新油棕種植面積1萬公頃,以確保未來產量成長的持續性。該公司也將持續加強種植與油化學業的生產價值鏈,並進一步探討印尼與其他地方的地段收購,以提高種植地段。

他坦言,吉隆坡甲洞今天能夠成為大馬卓越的種植公司之一,也歸功於在大馬與印尼奠定的區域腳印。

該公司目前在半島與沙巴的種植地段各達7萬1千692與4萬零359公頃,印尼種植面積則達13萬9千126公頃。

盼提高種植地段至30萬公頃

該公司目前是大馬首三大種植公司之一,短期目標是提高總種植地段至30萬公頃。

“公司的營運成功史超過一百年,這是創辦人與管理層持續性的政策與計劃,加上股東之間營運關係良好的願景。

他提到,公司的管理團隊優秀且經驗豐富,並擁有各商業領域所需的核心競爭力,種植部尤其自農藝學團隊的研究中受惠,在高回酬種植材料與組織培養帶動下,生產力已提昇。

“公司希望成為優越的生產商、油棕與橡膠創新產品的供應商。”

放眼油化學業務成全球主要業者

另外,該公司放眼旗下油化學業務成為全球主要業者,同時擬借助半島的策略性據點,進一步加強產業發展業務,以讓該領域成為主要貢獻。

他表示,公司的競爭力與成本效率都是優勢,主要是吉隆坡甲洞為整合製造商,油化學業的強勁團隊讓公司能夠把握未來機會。

“特定與互補的油化學收購計劃,將進一步整合公司,並成為全球油化學領先生產商的地位。”

該公司目前也是基本油化學與衍生產品最大生產商,該油化學廠房分布大馬、歐洲與中國,具領先領域的營運效率,成本競爭力也高。

“我們也發展了強穩的分銷網絡,並擁有覆蓋關鍵市場的良好客戶基礎。”

他強調,上游油棕種植業務與下游油化學業務的順利整合,已創造顯著與持續性的協力效應。

“作為棕油領域負責的全球業者,公司放眼把握上下游種植業務的持續性。”

轉移策略
迎接挑戰

與其他企業家一樣,李愛賢同樣面臨了許多外圍挑戰,然而,每次面對新的現實,他都把自己的腦袋調整為航海者的頭腦,不時轉移策略。

他坦言,過去數年最大挑戰是需提高種植地段,解決勞工短缺問題。

拓展印尼種植地段

“隨大馬缺乏適用的種植地段,該公司當初決定拓展印尼地段,畢竟該國的農業潛力龐大,加上文化相近。”

此舉令該公司因成為印尼種植業的先驅之一而受惠,自此印尼業務即成長蓬勃,並達到回酬與生產力激增的目標。

然而,他提及,缺乏技術種植勞工卻是整個種植領域面臨的問題。

“為應對該挑戰,公司已發展計劃,以為種植員工提昇房屋與設備,同時藉培訓改善技術。”

值得一提的是,通膨導致成本增加,也是種植領域面臨的另一挑戰。

藉更有效農業措施加強回酬

儘管如此,李愛賢相信,效率與生產力改善將抵銷成本走漲,在大量投資農業研究下油棕產量也已改善。該公司也藉更有效的農業措施來加強回酬。

至於油化學部面臨的挑戰,他認為是加強市佔率與獲利度,惟為成為油化學的全球領航者,該公司已提高生產產能與效率,以達到更好的經濟規模,同時擴大分銷網絡。該公司的顯著投資也確保了整體基建達到目標。

“始終如一,堅信危中良機”

李愛賢後期較為大膽的經營手法顯然與先父有些不同,也因為這勇敢作風,他在過去4年取得不少顯著成就,其中,2010財政年淨利自2007財政年的6億9千400萬令吉躍升到10億1千200萬令吉,意味每年複合成長率高達13%。

這些盛舉包括透過大馬的重植計劃與印尼地段的拓展計劃,提高每年鮮果串產量,自2007財政年的240萬公噸,增至2010財政年的320萬公噸。

該公司2010財政年的種植地段也從2007的20萬3千322公頃,走高到25萬1千196公頃,過去四年的每公頃回酬更持續超越領域平均值。

同時,在需求強勁支撐棕油價下,該公司2010財政年的種植部營業額,已從2007財政年20億令吉增至35億令吉。

“我們也非常高興,旗下的沙巴業務攫獲永續棕油集團圓桌會議(簡稱RSPO)認證,促使市場擁有認證的棕油達18萬公噸。”李愛賢表示,公司目前也針對大馬與印尼的營運中心,追隨相同的認證。

該公司也大力提振油化學業務,在收購、拓展種植與改善現有業務下,生產能力已節節上升,2010財政年的製造營業額更因此,自2007財政年的20億令吉上揚到33億令吉。

多元化擴展種植業

另外,儘管不斷多元化公司業務至其他領域,以降低依賴單一領域的風險,李愛賢仍與先父一樣,在許多種植業者紛紛放棄農業品生產的核心業務並轉向投資產業發展,他對種植業始終如一。

向來作風低調的他曾說:“吉隆坡甲洞的核心業務始終是種植業,不過,公司過去幾年已把多元化業務至製造領域,希望在種植業外尋求其他業務的盈利。”

即使金融危機發生,他也堅信:“每個危機都附帶良機。”持續將業務擴張至產業發展與以資源為主的製造業,包括生產膠套、油脂化學品、酯質產品與可可產品。

這也是為何,金融風暴期間,吉隆坡甲洞不但屹立不倒,身價在風暴後的復原力也較其他公司迅速,今天,不但已收復了失地,還表現得更堅強。

結語:

若說李萊生是踏實穩穩開創江山的最佳代表,那其子李愛賢勢必是領導吉隆坡甲洞走向下個創新與突破的人才,他們兩人的用心不但讓吉隆坡甲洞成為大馬成功的企業模範生,也令李氏家族的營運哲學永垂不朽。

(星洲日報/投資致富)

[星洲日報/投資致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